拼职场 >地图 >总结计划 >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14 作者:拼职场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赠汪伦》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赠、汪、伦、舟、欲、踏、潭”7个生字,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并乐于与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出示李白像)请你仔细观察他的衣着神情,猜猜看他是谁?

2、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并补充李白简介: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千多篇。)

3、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呢?(《静夜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过渡:李白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有个叫汪伦的人很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开始李白一生只喜欢游山玩水、喝酒作诗,怎么邀请他才回来呢?

2、老师要把这个《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送给最认真地同学。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这个“汪”字是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请大家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三点水的第二点要压横中线,右边的“王”字稍稍向左靠。请大家在自己的书本上描一个写两个。

2、谁能给“汪”字找找朋友?(相机出示词卡“泪汪汪、汪洋大海”,生齐读)

3、想读一读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吗?请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借助古诗下面的拼音把诗读通、读顺。

4、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一人一句读)

5、(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A、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B、请注意这几个字的意思:行:离开;舟:小船;闻:听到

C、指导书写“乘舟”两字。

D、这句诗写的是李白将要离开,汪伦唱踏歌送他的事情。

6、李白有没有想到汪伦会来送他?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A、引导发现“忽”,突出惊喜,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的。

B、汪伦在人来人往的路边这样唱着、舞着,表达着他对李白的深厚友谊。

7、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李白,所以他忍不住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请在这句诗中找出一个表示数量的词语。这里的千尺并不是真正的指一千尺,而是一种虚指,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B、即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可是它比得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吗?哪个词语告诉你是比不上的?

C、你能选择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诗联一起吗?

D、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1、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回想着这几天好友的盛情款待,你忍不住吟道。

2、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看着好友以如此特别的方式为你送行,你忍不住吟道。

3、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不知这种与好友一起喝酒作诗的快乐日子何时才有,你忍不住吟道。

4、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闭着眼默默体会好友的深情,你忍不住吟道。

五、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古时候这种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有很多,我们来看一首唐朝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2、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默写古诗。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2

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这两首诗,你还记得吗?《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好听、熟悉的诗歌,都出自同一个人之口,那就是李白。

二、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被人誉为“诗仙”,写下了许许多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又一著名诗篇。

三、点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赠”,谁能读准这个生字?

3、赠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李白把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

4、读词语“汪伦”。

5、汪伦非常崇拜李白,为了认识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你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马上就赶到汪伦家里。当他询问起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时候,汪伦笑着说: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我家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位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罢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四、初读

1、自由读读,读准每个字音。

2、学习词语:踏歌潭水小舟欲

(1)踏歌:用脚打着拍子唱着歌就叫踏歌,踏歌要用脚,所以它是——足字旁。

(2)潭水:潭为什么是“三点水”呢?

(3)小舟:古人说的小舟就是现在说的船。

(4)欲:将欲行就是快要出发的意思,那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意思呢?

3、指导书写:乘

4、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五、品读诗句:

(一)品读一句

1、看到汪伦来送行,李白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指导朗读。

3、拓展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指导朗读。

5、伴随着这一路的歌声,大诗人李白似乎又回到了那几天与汪伦朝夕相处的欢快时刻,还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在一起——(学生想象)

(三)品读第二句

1、是呀,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开心,那么高兴!李白在离别之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领会写法

桃花潭的水真有千尺,83层楼那么深吗?这就是李白,当平常的语言无法表达他当时激情时,就会运用大胆地、夸张地想象,因为如此,才会有我们前面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名读)正因为那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正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及,比不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即便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就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4、是呀!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及”,却道出朋友间那比潭水更深的情谊。

5、指导朗读。

(四)设境朗读全诗

(1)此时,你就是那一代文豪李白,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

(2)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

(3)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吧!

(五)拓展朗读

1、望着踏歌相送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那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地吟唱着我们已经熟悉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还仿佛看到了那以酒相送的一幕……《送元二使之安西》

(六)背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情。让我们闭上眼睛,(音乐)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WwW.pzC5.COM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3、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7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

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先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2、一起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3、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4、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5、展示评价。

本文来源:http://www.pzc5.com/p/16619.html